在育人的乐章中
学校、家庭与社会三重奏
共同演绎着
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音符

过去三年间,横琴子期小学在学校、家长、社会协同共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断实施“三育协同”模式,助力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三育协同”模式,学校、家长、社会构建教育联合体,伴生同行,凝聚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融洽环境并给予有力支撑。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
学校在“三育协同”过程中
发挥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制度建设 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护航
横琴子期小学为确保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切实落地并有效实施,精心制定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管理制度》《教师家访制度》《学校社区教育联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家校社三方的深入联动,有序协同。

家长学校助力理念 推广及共识形成
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发挥坚强有力的组织作用。横琴子期小学组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重大决策、班级发展规划等,并成立了“家长学校”,开展了11期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活动,为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家校合作。

校外资源守护校园安全
横琴子期小学聘请法治副校长和卫生副校长,并邀请他们定期到校开展工作,举办法治、卫生宣传讲座;定期组织消防安全、防溺水等校园安全讲座与实操演练,青春期性教育、传染病防护、爱眼等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守护孩子们的健康与平安。
多样化渠道畅通家校沟通
横琴子期小学通过校长信箱,成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每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家长接待日,畅通家长对学校工作建设性意见的表达;同时,学校还积极邀请有意愿的家长到校参与志愿服务、体验课程以及走进课堂,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事务。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横琴子期小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一对一家访”等举措打造家校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良好生态。
陪餐“食”光 暖阳“行”动 家校共筑成长安全线
“食”健与“行”安,是横琴子期小学高度重视的两大话题。家长每周受邀陪餐,监督餐饮安全,深化家校信任与合作。家长志愿者自发组成“暖阳”团队,为孩子上下学保驾护航。家校共育,爱与责任同在,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健康地成长环境。

书香盈家 活动筑桥 拓展家校合作新渠道
为倡导每个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阅读中加深亲情,在阅读中共同提升,横琴子期小学开展了家庭藏书达人、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其中401班曾一诺家庭获得广东省书香家庭称号。
横琴子期小学设立家长讲堂,邀请有意愿有能力的家长开展教学活动或讲座:如在边检、驻澳部队、研究院等单位工作的家长开展了科技、日常行为规范、国门安全、历史国学等系列家长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诵读大赛……横琴子期小学多元丰富的各类活动欢迎所有家长参加,由此架构起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增进了对孩子在校生活的了解,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

社会关怀 用爱围绕校园
社会机构在家校社共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合作区各社区,横琴法院、横琴边检、珠海各高校等单位主动承担,通过慰问赠书、送教入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支持和宝贵的精神滋养。

合作共研 疍家文化传承项目
横琴子期小学和荷塘社区合作开展疍家文化少年团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建立非遗项目窗口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依托学校社团全方位开展校社合作,通过“闻・疍家韵律”“织・疍家工艺”“赏・疍家民俗”“品・疍家风味”四个板块,以音乐、手工、民俗体验和美食品尝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疍家文化,传承非遗文化。
行走琴澳 共育创新实践
横琴子期小学开设“琴澳课程研学实践”,以引导学生“行走琴澳 探索琴澳 建设琴澳”为课程目标,为学生提供研究与探索的广阔平台。
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完成了11次研学实践活动,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博物馆、走进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了一系列的琴澳研学实践子课程:如“琴澳航空”“琴澳建筑”“琴澳桥梁”“琴澳岛屿”“琴澳民风”“国防”等,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合作区校社共育和课程改革提供样例。
建校以来,学校得到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共收到家长和社会赠送的锦旗77面,这些锦旗凝聚着家校社的合力。它们是信赖和感恩,是祝福和肯定,是鼓励和鞭策,是对老师们辛勤付出的感谢,更是家校社相互奔赴的见证。

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在琴澳双方良好的交流互动下
横琴子期小学致力于
探索出具备特色的
家校社协同育人“横琴子期路径”
培育更多优秀的子期学子
为孩子们的成长
撑起一片广阔坚实的天
无障碍沟通
简体
智能问答


粤公网安备 4404920200000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