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
横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构建项目启动暨第三届科技节
在横琴子期中学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特邀首都师范大学横琴附属学校特聘科学校长、教育部信息科技课标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教育部信息科技课标专家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首都师范大学对外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林永胜,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文龙等专家齐聚一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副局长许凤梅出席活动并致辞。澳门培正中学、澳门培华中学、澳门劳校中学等姊妹校应邀参加。
开幕式以满满的“AI风”拉开帷幕。

数字主持人“小期”惊艳亮相,宇树机器人、机器狗与孩子们灵动共舞,炫酷无人机编队表演科技感十足,苏27战斗机航模特技表演、科学实验秀惊艳全场……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副局长许凤梅表示,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表明,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是成为当今时代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作区高度重视学生科学教育,给予各校有力支撑保障。以横琴首都师范大学合作校为试点,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期待该项目打造成为标杆型的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全过程,促进琴澳两地信息科技教育的交流融合发展。
专家讲座:智慧引领,赋能未来

科学校长熊璋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为题做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扇神秘的AI赋能教育之门。熊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从“传统育人”向“智能育人”跨越,需以科学认知、人文关怀和变革勇气构建新时代教育生态。

樊磊教授分享了从信息科技到人工智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是数智时代培养科学精神、数字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关键路径,需通过全员赋能、跨学科融合和政策技术协同,突破传统教育困境,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讲座共吸引了合作区、珠海市及澳门的教师近200人参加。
人工智能体验区成为师生活动亮点,场面热闹非凡。基础学科区、AI体验区、项目演示区、编程教育区等四大主题展区人头攒动,欢呼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
在基础学科区,同学们通过“鸡蛋撞地球”实验,理解物理学科力学原理,用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探索工程设计,而“自制芬达饮料”“润唇膏制作”等生活化实验则串联化学知识与动手能力。这种“学科+创客”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让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AI体验区,学生与元萝卜机器人对弈、指挥阿尔法机器人完成拟人动作,亲身体验语音交互和机器学习的魅力。视觉机器垃圾分类和超声停车场等项目则展示了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启发学生思考技术如何服务社会。

在项目演示区,学生操控传感器,让竞技机器人完成障碍赛。通过PICO设备沉浸式探索“大眼仔避障小车”虚拟空间,通过旋钮调节LED光源直观验证加色模型与色彩心理学的关联……从机器人竞技到智能生活应用,前沿科技全景展示。

在编程教育区,同学们通过点读编程卡片学习基础指令;结合PID算法实现自主路径规划;通过Python编程实现表情反馈,探索人机共情设计……
本次科技节项目丰富,互动性强,涵盖AI识别、机器人、无人机、编程教育等多个领域。同学们沉浸式体验,手势控制、语音交互、VR体验等增强参与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结合创客教育,为AI赋能教育全过程提供创新思考。
专家讲座引发了教师们探索未来课堂教育新生态的欲望。教师们将以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构项目为主线,推动科技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变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融合的丰富学习体验,成就科技创新人才。
无障碍沟通
简体
智能问答


粤公网安备 4404920200000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