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沟通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搜索
搜索
手机版 电脑版
中考倒计时!告别考前焦虑,轻松步入考场
来源: 广东教育、珠海特区教育 发布日期: 2025-06-27 字体
  中考即将到来,这是孩子们人生中首次面临的重大考试。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处在生理发育期,激素水平的波动使他们的情绪起伏不定,犹如过山车般——他们可能前一刻因成功解出一道难题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却因模拟考排名不理想而情绪崩溃。

  

中考前

考生容易遇到哪些心理挑战?

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轻松自信地步入考场呢?

一起来看看专业老师

深入分析中考考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并提供有效的调适方法

助力考生以最佳状态

迎接这场人生大考

  


中考冲刺期

考生心态面面观

  

图片


临近中考

巨大的压力与繁重的学业

常常令考生心态发生显著变化

敏感、烦躁、逃避、自负

是中考前典型和常见的心理状态

以下的中考前常见心理状态

看看考生们都中了哪些?


  敏感心理

  有的考生中考前特别敏感,这类考生的情绪如同过山车,极易因成绩波动而大喜大悲,内心敏感脆弱。

  具体表现可能是这样:

  天哪!这次进步了6名,太开心了!

  怎么回事?竟然退了7名……

  看吧,这才是我的实力!前进8名!

  怎么又退步6名?连他都考得比我好……

  

  烦躁心理

  冲刺阶段争分夺秒地疲劳学习,易使人因琐事爆发怒火。部分考生还伴随失眠、食欲不振、心慌、注意力涣散等生理反应。

  具体表现可能是这样:

  一天发这么多卷子怎么做得完?浪费!

  题目出这么难,还让不让人活了?不做了!

  同桌写字像砸桌子,烦死了!

  中考别来,我没准备好!


  苛刻心理

  这类考生对自身要求近乎严苛,无法容忍失误,易陷入“高原期”感到疲惫和自我怀疑。

  具体表现可能是这样:

  必须考到XX分才能进XX学校……

  这种题都错,我完蛋了!

  不该丢的分又丢了,太粗心了!

  怎么学不进去,这道题我都不懂。


  逃避心理

  面对中考难度、目标差距或自认能力不足时,部分考生会选择消极逃避,用娱乐麻痹自我,打乱正常作息。

  具体表现可能是这样:

  这成绩肯定考不上高中……算了,放弃吧。

  不如看漫画刷剧,晚上不睡白天补觉。


  自负心理

  此类考生自我认知偏差,难以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盲目自信导致学习松懈,实则根基不稳,一旦受挫极易崩溃。

  具体表现可能是这样:

  这题太简单,我会!

  错了?不过是粗心,哈哈!

  他们都考不过我,没对手,最近可以放松了。

  

  平稳心理

  他们未必是顶尖学霸,但对自身实力有清晰认知。在旁人眼中,他们规律学习、情绪稳定,这种不骄不躁的状态,往往能助其稳步前行,最终收获“稳稳的幸福”。

  具体表现可能是这样:

  离中考还有半个月,已完成老师布置的卷子,这类错题下次应能避免。

  按计划今天做完《中考必刷题》这一章,就能和同学打羽毛球。保持进度,希望很大。

  

从四个方面进行调适

助力考生稳定心态

图片


考生的心理调适主要包含

内在状态的管理和

外在支持的优化

可以围绕

“情绪—认知—生理—社会支持”

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调适


  情绪调节是最先需要关注的方面

  中考的重要性使考生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干扰考生的正常思维和学习状态。


  考生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

  •   比如每天进行15分钟的正念冥想,能帮助平复心情;

  •   或是在课间进行适度的跑步、跳绳,通过运动缓解紧张情绪。


  认知调整同样不容忽视

  许多考生对中考存在不合理认知,将中考视为决定人生成败的唯一关键,这种想法会极大增加心理负担。事实上,中考只是人生阶段的一次重要经历,并非终点。


  正确的认知能让考生以更平和、理性的态度面对考试。

  •   例如,考生要认识到,中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即便结果不理想,未来仍有诸多发展路径。

  •   通过调整认知,考生能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备考信心。


作息和身体管理

也是心理调适的关键环节


  规律的生活作息和科学的学习计划有助于考生建立稳定的心理秩序。部分考生临近中考,可能熬夜学习,打乱了正常作息,导致白天精神萎靡,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引发心理上的疲惫和焦虑。


  •   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让考生在身体舒适的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能让考生感受到学习的掌控感,减少迷茫和焦虑。


  社会支持对考生心理调适意义重大


  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支持能给予考生情感上的慰藉和鼓励。


  •   家长过度的期待或唠叨可能会给考生带来额外压力,而理解、包容和鼓励则能让考生感受到温暖和信任;

  •   老师及时的学习指导,能帮助考生解决学习困惑和心理问题;

  •   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打气,也能营造积极的备考氛围。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让考生增强心理韧性

    

家长的最佳策略:

保持平静稳定的生活节奏

图片


面对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家长感到紧张和焦虑是人之常情

关键在于如何调适这种情绪

以免影响孩子的应考状态


  家长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虽然关心孩子是必然的,但过度担忧却无助于改善情况,反而可能增加孩子的压力。

  家长要知道,考试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不能替代孩子参加考试,所以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忧虑,没必要“干着急”。


  家长应避免因过度关注而改变日常生活模式,例如,特意请假陪考,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必要,还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感。

  家庭环境的稳定和家庭生活的“照常”,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支持,因此,保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节奏对孩子来说是有益的。


  家长应当展现出对孩子的信心和信任,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传达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相信他们能够应对中考的挑战。

  信心的传递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和动力,帮助他们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家长在中考期间的最佳策略是

保持平静、稳定的生活节奏

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支持来鼓励孩子

这样不仅能够

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中考考生创造一个

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