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沟通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搜索
搜索
手机版 电脑版
“匹”配成功!00后教练扎根横琴的原因是……
来源: 横琴在线 发布日期: 2025-08-15 字体

  手握大号乒乓球拍,站在羽毛球场上,却像打网球般挥拍击球——这便是当下风靡的匹克球近年来,新晋网红运动匹克球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火起来了,慕名加入的爱好者日益增加。


  24岁的徐伟焕也是其中一员。他从高校教师转行成为横琴青少年匹克球队教练。一年多来,徐伟焕见证了琴澳的城市活力,也带领年轻队员征战全国各类赛事。2024年,横琴青少年匹克球队获19金12银11铜,包揽多项省级中小学锦标赛、精英赛冠军等荣誉,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如今,成立短短2年的横琴青少年匹克球队已发展壮大至28人。徐伟焕希望,年轻的队员们心怀热爱,享受体育运动的纯粹,也愿随着匹克球的扎根发展,横琴文体事业呈现出更加蓬勃旺盛的姿态


  

  

  匹克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一度风靡全美,2018年前后开始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作为一种低门槛、低限制的全民运动,匹克球球体比羽毛球重但比网球轻,抗风性更强,室内外均可进行,且运动量适中,老少咸宜

  

  徐伟焕的母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匹克球课程的高校,课程主要负责人陈义聪获世界匹克球联合会(WPF)授予“匹克球推广大使”称号。2020年,刚踏入校门不久,徐伟焕便在同学的带动下接触到匹克球,并凭借突出的表现顺利加入校队,成为陈义聪的弟子

    

  

  “匹克球既考验人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又兼具健身性、趣味性、经济性、社交属性等。”越接触匹克球,徐伟焕越能体会这项体育运动的乐趣,越发投入更多时间与汗水到训练场上。理论学习、实地训练、赛场竞技……“那时候基本一天5、6小时的系统训练,但当你真心热爱它,根本不会感觉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之运动天赋一直出众,徐伟焕频频在各级赛事中获得殊荣,包括首届全国匹克球大赛团体冠军、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横琴站混双亚军等。

  

  在校期间,徐伟焕曾担任广轻大匹克球协会会长,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匹克球工作委员会教练员培训荣誉讲师称号,目前还担任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匹克球分会竞赛部培训组副组长

  

  

  2023年毕业后,徐伟焕选择留在学校,担任该校匹克球课程教师。与此同时,横琴青少年匹克球队成立不久,即在多个省级赛事中大放异彩。横琴相关部门乘势追击,加大力度发展匹克球事业,并在全国各地物色优秀的教练员。

  

  

  较为完善的场地、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还有愈发浓厚的群众基础……在徐伟焕看来,彼时,放眼全国,像横琴一样给予匹克球如此大力度支持的城市寥寥可数。琴澳联动下,横琴匹克球教练员拥有更广阔的职业舞台。因此,得知横琴有关部门来到广轻大招募教练时,徐伟焕当即应邀,“我与横琴,是机缘巧合下的双向奔赴。

  

  

  但作为新晋网红运动,匹克球教学有别于其他传统球类,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抄作业”,徐伟焕不断从日常集训和各项比赛中梳理经验,同步“沉浸式”一帧帧钻研外国教学视频,常常线上甚至回到大学取经恩师陈义聪。

  

  

  为了增加日常训练的趣味性,徐伟焕特意设计各式教学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艰苦训练之余,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欢乐。为全面了解队员的状态,赛场外,徐伟焕常常与学生家长聊天交流。


  面对成绩后进的学生,他始终坚信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的节奏,绝不能一味批评指责,更应在科学的训练规划中释放他们的潜力

  

  从赛场到生活,这一位年轻、阳光、无微不至的教练,将匹克球运动的拼搏精神,言传身教给每一位队员。

  

  

  

  独特的社交属性与新颖的运动形式,均是匹克球的流量密码。如今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匹克球场地常常“一场难求”。但当公众的新奇感逐渐消退,匹克球的发展势头还能否保持?

  

  

  “我觉得不必担心这些不可把控的因素。体育项目有不同的发展期,唯有对体育运动真心的热爱,才能推动项目长远发展。”徐伟焕认为,匹克球打法简单、规则灵活,这一项新兴、有活力的运动与横琴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气质非常契合。每一位热爱匹克球的琴澳爱好者,都是匹克球在此长足发展的根基。

  

  

  作为教练员,下一步他也将全身心投入匹克球运动的推广、教育工作,让更多人体会到它的魅力

  

  “希望匹克球能成为琴澳的又一张城市名片,也希望更多如匹克球一样的新兴、小众的体育活动能在横琴绽放,让琴澳体育事业多元化蓬勃发展。”徐伟焕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