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澳门葡式蛋挞的香甜
裹着横琴秋日的暖阳弥漫开来
美食节的烟火气中
一场承载琴澳共融特色的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让国庆假期里的游客们
沉浸式体验
垃圾分类“新食尚”!

国庆期间,“澳门国际文化美食节(横琴站)暨第六届粤澳文化美食巡礼”在横琴华发商都盛大启幕。现场汇聚各地优质美食商家与网红餐饮品牌,吸引大批食客前来打卡。
而在众多摊位中,一个由活力少年组成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以“分类互动赢好礼”为主题打造的垃圾分类科普摊位。
这群小小讲解员化身“绿色小摊主”,与大志愿者组队协作,通过“志愿服务队讲解+趣味科普互动+幸运抽奖激励”三大板块,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美食节的轻松氛围。参与者不仅能在欢乐体验中掌握分类技能,更能在互动中感受琴澳环保理念的交融,进一步强化低碳生活意识。
志愿小摊主出击
美食节里的“琴澳环保小老师”
9月30日下午,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垃圾分类科普摊位前有序聚集大批游客。
“叔叔,请您把这些卡片上的物品分类投放试试!”,小摊主们举着分类卡,主动上前邀请互动。
遇到游客对物品分类存疑时,他们立刻耐心科普:“没喝完的奶茶要先倒掉液体,杯身和吸管属于其他垃圾哦!”“碎玻璃是可回收物,但特别锋利,一定要用包装盒包好再扔,避免划伤环卫工人”“榴莲壳又大又硬,还带刺,不易腐烂也没法回收,属于其他垃圾”。
分类卡内容聚焦美食节高频出现的物品,从奶茶到榴莲壳,小摊主们用稚嫩却认真的童言童语讲解分类步骤,引得游客纷纷称赞:“小朋友好叻(仔)女啊!”


大志愿者还结合琴澳相近的垃圾分类标准进一步科普:“在这里学会的分类知识,回到澳门也能直接用,真正实现琴澳分类知识互通!”
游客们边听边学,使无形的环保知识变成了可留存的纪念礼,让琴澳共融的环保理念更深入人心。

大小志愿者联手
让分类理念扎根琴澳千家万户
这群小讲解员之所以能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离不开前期扎实的学习与实践。
今年以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已开展111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覆盖逾千人次居民及跨境家庭。暑期期间,合作区还专门开设讲解员集中培训营,小讲解员们通过参与垃圾分类科普中心日常讲解、多场大型活动宣讲及主持等实践,不仅早早筑牢垃圾分类知识基础,更让琴澳环保理念在心中悄然萌芽。
如今,他们在美食节摊位上独当一面,8名小讲解员与大志愿者默契配合,成为传递琴澳环保共识的重要力量。此次活动中,共有977名游客参与互动游戏,更有38人在体验后成功注册为垃圾分类志愿者,让环保行动进一步落地。



这个国庆假期,澳门美食节不仅为居民游客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更凝聚起横琴大小志愿者共同搭建的环保力量。
未来,合作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将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带动更多琴澳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与宣传者,为琴澳共融发展注入更多绿色活力,助力合作区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区,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成为琴澳居民的共同追求与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