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合作区围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但宏观经济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承压运行,部分增速有所回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61.79亿元,同比略降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9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8.59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03.10亿元,下降0.6%。
一、工业生产增势良好。2022年,合作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4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二、服务业承压运行,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合作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略降0.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6%、9.2%。金融业保持良好增势,增加值同比增长8.1%;12月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73.92亿元,同比增长16.7%;贷款余额1840.19亿元,同比增长29.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53.51亿元,同比增长5.8%。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改善。2022年,合作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4.3%,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其中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9.3%、44.6%。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4.1%。
四、市场销售降幅逐月收窄。2022年,合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09亿元,同比下降10.9%,降幅自4月份起逐月收窄。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3.8%。
五、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2022年,合作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26.7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总额194.18亿元,同比增长47.8%。
六、财政收支保持增长。2022年,合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0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37亿元,同比增长29.3%。
七、就业形势表现平稳。截至12月末,合作区期末实有就业登记人数66346人,同比略降0.5%;其中,本年新增就业登记9379人。分行业看,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就业登记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3.7%、18.1%、17.2%。
八、市场主体保持平稳,澳资数量持续增加。截至12月末,合作区实有企业54678户,其中内资企业46586户,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092户(含澳资企业5323户,较上月增加85户)。
下一步,合作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方案》第一阶段的目标,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聚焦“四大产业”和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值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等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的影响。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来源于合作区执委会经济发展局;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合作区执委会财政局;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就业登记人数来源于合作区执委会民生事务局;市场主体数来源于合作区执委会商事服务局。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