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环保活动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为提升合作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横琴城规建局建立第一支湿地保育志愿服务队,并开展湿地大使培训讲座和现场教学。

1.jpg

  为了提升合作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提高湿地生态保育成效,为琴澳市民创造亲近自然的社会氛围,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现组建湿地保育志愿服务队,并于5月22日上午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展湿地大使培训讲座和现场教学。

  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合作区可持续发展

3.jpg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谭惠芳出席开场仪式并发表讲话,她表示合作区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目前已完成多项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和生态修复等项目,并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持续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合作区可持续发展。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未来还将开展更多关于鸟类保护、红树林湿地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的志愿者培训和主题科普活动,希望广大市民踊跃报名,成为合作区首批湿地大使,共同为合作区生态建设出一份力。


  建立合作区第一支志愿服务队 开展湿地大使培训讲座和现场教学

  为了建立起合作区第一支专业又热情的湿地保育志愿服务队,本次培训请到了两位大湾区野生昆虫、植物的大咖讲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瑞江研究员和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志刚副研究员。

511684743968_.pic_hd.jpg

  王老师首先给志愿者们带来了《探访横琴植物》的讲座,主要介绍横琴植物多样性、横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横琴红树林、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志愿者们对植物保护和研究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询问实地保育中如何科学系统学习植物采样保护知识和辨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

李老师_副本.jpg

  随后李老师介绍了昆虫学基础与横琴的昆虫多样性等知识,着重讲解了有害昆虫、大湾区昆虫资源、横琴昆虫群落调查成果等内容,现场志愿者们都听的津津有味,表示了解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且李老师的讲解更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希望能实地到湿地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WechatIMG64.jpeg

  下午,王老师和李老师带队来到了芒洲湿地,开展湿地野生植物和昆虫现场教学。队伍从九曲连桥沿着河流两岸行进,王老师边走边介绍了横琴湿地常见的桐花树、秋茄、木榄、无瓣海桑、茳芏、卤蕨等红树林植物,以及海杧果、水黄皮、银叶树、苦郎树等半红林植物,这些植物为保护海岸堤坝、促淤造陆、吸收和降解水体污染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生活在海岸滩涂的鸟类和虾蟹鱼贝类等动物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李老师补充到开展红树林昆虫群落调查及害虫防治是红树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调查监测,及时掌握重要害虫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工作,可以避免害虫种群爆发,减少对红树林造成的危害。

WechatIMG66.jpeg

  沿着芦苇葱葱,志愿者队伍来到湖面中心,不远处传来鹭群归巢的歌声。王老师介绍到水鸟喜欢栖息在榕树等枝条比较伸展树冠上,芒洲湿地拥有连片的芦苇地和广阔的水域,这为鸟类和水獭等水栖动物提供了哺育和觅食的温暖港湾,同时野生动物的活动行为也促进了植物的传播和生长,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的水生昆虫也较为丰富。”志愿者们顺着李老师手指方向望去,“湿地环境为黾蝽、摇蚊、蜻蜓等昆虫类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些昆虫也为一些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WechatIMG68.jpeg

  培训最后,现场许多志愿者都表示意犹未尽,期待参与下一次的培训和科普活动,并号召更多亲朋好友参与到合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中,共同感受横琴美好的生态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横琴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第一支志愿服务队!横琴城规建局开展湿地大使培训
时间:2023-05-23 11:47:01 来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为提升合作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横琴城规建局建立第一支湿地保育志愿服务队,并开展湿地大使培训讲座和现场教学。

1.jpg

为了提升合作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提高湿地生态保育成效,为琴澳市民创造亲近自然的社会氛围,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现组建湿地保育志愿服务队,并于5月22日上午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展湿地大使培训讲座和现场教学。

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合作区可持续发展

3.jpg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谭惠芳出席开场仪式并发表讲话,她表示合作区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目前已完成多项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和生态修复等项目,并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持续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合作区可持续发展。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未来还将开展更多关于鸟类保护、红树林湿地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的志愿者培训和主题科普活动,希望广大市民踊跃报名,成为合作区首批湿地大使,共同为合作区生态建设出一份力。

建立合作区第一支志愿服务队 开展湿地大使培训讲座和现场教学

为了建立起合作区第一支专业又热情的湿地保育志愿服务队,本次培训请到了两位大湾区野生昆虫、植物的大咖讲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瑞江研究员和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志刚副研究员。

511684743968_.pic_hd.jpg

王老师首先给志愿者们带来了《探访横琴植物》的讲座,主要介绍横琴植物多样性、横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横琴红树林、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志愿者们对植物保护和研究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询问实地保育中如何科学系统学习植物采样保护知识和辨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

李老师_副本.jpg

随后李老师介绍了昆虫学基础与横琴的昆虫多样性等知识,着重讲解了有害昆虫、大湾区昆虫资源、横琴昆虫群落调查成果等内容,现场志愿者们都听的津津有味,表示了解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且李老师的讲解更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希望能实地到湿地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WechatIMG64.jpeg

下午,王老师和李老师带队来到了芒洲湿地,开展湿地野生植物和昆虫现场教学。队伍从九曲连桥沿着河流两岸行进,王老师边走边介绍了横琴湿地常见的桐花树、秋茄、木榄、无瓣海桑、茳芏、卤蕨等红树林植物,以及海杧果、水黄皮、银叶树、苦郎树等半红林植物,这些植物为保护海岸堤坝、促淤造陆、吸收和降解水体污染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生活在海岸滩涂的鸟类和虾蟹鱼贝类等动物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李老师补充到开展红树林昆虫群落调查及害虫防治是红树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调查监测,及时掌握重要害虫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工作,可以避免害虫种群爆发,减少对红树林造成的危害。

WechatIMG66.jpeg

沿着芦苇葱葱,志愿者队伍来到湖面中心,不远处传来鹭群归巢的歌声。王老师介绍到水鸟喜欢栖息在榕树等枝条比较伸展树冠上,芒洲湿地拥有连片的芦苇地和广阔的水域,这为鸟类和水獭等水栖动物提供了哺育和觅食的温暖港湾,同时野生动物的活动行为也促进了植物的传播和生长,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的水生昆虫也较为丰富。”志愿者们顺着李老师手指方向望去,“湿地环境为黾蝽、摇蚊、蜻蜓等昆虫类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些昆虫也为一些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WechatIMG68.jpeg

培训最后,现场许多志愿者都表示意犹未尽,期待参与下一次的培训和科普活动,并号召更多亲朋好友参与到合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中,共同感受横琴美好的生态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横琴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第一支志愿服务队!横琴城规建局开展湿地大使培训亮点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