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考验下,琴澳联动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发布日期:2025-09-26

  当超强台风“桦加沙”裹挟着狂风暴雨逼近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横跨珠江口的城市群面临严峻考验。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琴澳两地如何打破地域与制度壁垒以协同之力抵御天灾?从预警响应到风雨坚守,从抗击台风到复工复产,一场跨越琴澳的抗台战役揭示了两地联动筑牢安全防线的深层逻辑。

图片

  台风来袭  琴澳面临哪些“特殊考题”?

  对于合作区而言,“桦加沙”的威胁不仅在于其17级的超强风力,更在于与澳门特殊的地理关联与制度差异带来的变量。

  “合作区与澳门唇齿相依,一衣带水,台风来袭时,任何一方的防御疏漏都可能影响整体安全。”合作区三防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防御工作必须突破单一区域思维:横琴的临海区域与澳门的低洼地带同受风暴潮威胁,跨境通勤的数万居民需要同步的避险指引,琴澳口岸的通关安排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片

横琴口岸

  更复杂的是制度衔接难题。澳门的风暴潮预警体系、交通管制标准与内地存在差异,如何让两地的防御措施“同频共振”?

  例如,澳门的“八号风球”对应内地的何种应急响应级别?横琴的“五停”措施如何与澳门的停工停课安排无缝衔接?这些问题,在“桦加沙”逼近时,都成了亟待破解的“必答题”。

  “这次可以说是合作区成立以来面对台风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合作区三防指挥部总指挥聂新平在部署“三防”工作时的强调,道出了这场战役的特殊性。

  从预警到值守到应对  如何实现“无缝衔接”?

  面对考题,琴澳两地以“提前布局、精准联动”破题,将制度差异转化为协同优势。

  01  统筹考虑的“协同性”是第一道防线

  9月23日,全省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结束后,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立即对防御工作再部署,明确要求“密切与澳门的对接,加强力量调度、资源调配、工作联动”。

  “我们与澳门的应急部门每小时通一次气,确保预警信号、防御级别‘同频’。” 合作区三防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同步性,让跨境居住的居民无需在两地政策间“换算”,只需遵循统一的避险指引。

  02  指挥体系的“一体化”是核心支撑

  23日10时起,合作区防风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三防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合作区综合指挥中心实行集中24小时联合值守。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合作区执委会主任张永春主持召开合作区执委会抗击台风“桦加沙”调度工作会议,提出要吸取澳门在此前应对台风险情时的相关经验,加强对风暴潮可能带来险情的重点关注。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桦加沙”的路径图和合作区各关键点的监控画面。

图片

9月23日,合作区执委会举行抗击超强台风“桦加沙”调度工作会议

  聂新平和省委横琴工委委员、省横琴办副主任、合作区三防指挥部副总指挥叶真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听取相关单位的情况汇报。

  “与澳门教育部门沟通,全部停课;两地口岸密切互动,当天下午 7 时出入境大厅暂停通关。”“已转移危险区域人员7000 余名,18个应急避难场所开放。”各部门的汇报声中,琴澳协同的细节清晰可见。

图片

图片

为应对台风“桦加沙”,横琴开放18个应急避难场所

  03  机制保障是后盾

  23日下午3时,横琴口岸应对台风极端天气琴澳现场协调联动机制正式启动,这个在9月初开始全面运作的新机制在这次台风期间迅速发挥了作用。

  横琴经济发展局、横琴海关、横琴边检站、横琴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横琴公安局、大横琴口岸公司加上澳门海关、澳门保安司司长办公室、澳门治安警察局、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澳门卫生局等琴澳口岸相关单位分别派代表驻守琴澳会商室,协同研究落实横琴口岸应对台风“桦加沙”信息发布、调整通关安排、排查风险隐患、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及时调整口岸通关安排。

  实战突破  关键领域的“精准联动”

  指挥中心内,值守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记录数据,有的在核对文稿,有的在传达指令,电话声、键盘敲击声、屏幕里的汇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紧张的抗台交响曲。

图片

指挥中心

  针对口岸、交通、民生等关键领域,琴澳的“定制化”协同措施在实战中得到体现。

  风暴潮响应同步

  澳门于23日13时发出橙色风暴潮警告,18时升级为红色;

  横琴同步启动相应防御级别,提示部分低洼地区居民撤离,并开放避险场所。

图片

图片

台风来临前,横琴转移相关群众至应急避难点

  口岸通关 “动态同步”

  23日19时起,横琴口岸旅检大厅暂停通关,莲花大桥同步封闭;

  24日凌晨4时起,全面暂停通关服务,两地口岸管理部门通过视频连线实时调整通关安排,避免旅客滞留。

图片

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横琴口岸旅检大厅9月23日19时起暂停通关

  交通管制 “互为补充”

  23日15时,横琴封闭部分路段及桥梁,澳门18时30分封闭四条跨海大桥,双方共享交通流量数据,引导车辆提前分流。

图片

9月23日15时起,横琴封闭部分路段及桥梁

  停课安排 “标准统一”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琴澳同步实施23-24日停课,跨境学童家长无需担心“一边上课、一边停课” 的混乱。

  “这种高效协同源于日常多次演练和磨合。” 一位参与协调的工作人员表示,“信息共享畅通无阻,指令传达直接高效,这才是‘琴澳一家亲’在应急领域的真实写照。”

图片

横琴供电局工作人员在应急指挥现场启用生产运行支持系统

  24日17时,“桦加沙”登陆阳江并逐渐远离,合作区防风预警降级。

  17时30分,横琴口岸客车通道率先恢复通关;

  20时,“五停”措施有序解除,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这场战役的收尾阶段,更显琴澳联动的长效价值。

图片

图片

9月24日晚,横琴临街商铺陆续恢复营业

  此次防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琴澳联动机制在实战中得到了全面检验,为后续防汛防台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防台风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琴澳协同机制。”合作区三防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台风过后,武警珠海支队、消防员、社区干部及群众进行清障工作

  观察发现

  台风“桦加沙”的来袭,如同一场“压力测试”,检验着琴澳深度合作的成色。

  从预警同步到指挥协同,从口岸联动到民生保障,两地用实际行动证明:制度差异不是协同的障碍,反而可以通过精准对接形成“1+1>2”的防御合力。

图片

  这场抗台战役的启示在于,琴澳联动的核心,是将“物理相邻”转化为“机制相融”。当顶层部署有“协同意识”、指挥体系有“一体思维”、具体措施有“精准对接”,就能在天灾面前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未来,随着更多协同机制的完善,琴澳不仅能共抗风雨,更能在各类挑战面前,始终以“携手并肩”的姿态,为居民撑起一片安宁天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