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例到实践经验……横琴开启绿色育人模式

来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 发布日期:2025-09-30

  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 “粤港澳同一堂课·生态文明教育(小学)”  交流活动,于9月28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颂琴小学举行。来自北京、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各地市约150人参与本次活动,与会专家围绕“生态文明教育”展开热烈交流研讨。

图片1.jpg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副局长许凤梅致欢迎词时表示,横琴这片热土承载着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横琴的建设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绿色发展是合作区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是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合作区追求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规则的衔接,更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

  合作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山海相拥、河网密布,拥有大片的湿地公园、绵长的生态岸线和优美的山地景观。合作区各学校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实践课程,让绿水青山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实课堂,让生态理念在体验中生根发芽。

  本次“粤港澳同一堂课·生态文明教育(小学)”交流活动在合作区举办,是对合作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将教育模式从“教师的教”向情境激发、问题研讨的“学生的学”转变的一次重要检验。

  本次活动安排了课例观摩及交流分享、“生态文明教育”校本实践经验分享、专家报告、主题沙龙四个环节。

图片2.jpg

  “生态文明教育”课例观摩及交流分享环节

  横琴颂琴小学的彭军、廖丽雯老师,澳门劳校中学的关家宝、卓嘉明老师以及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张翘楚老师分别以“琴澳濠情:解锁琴澳两地文化根脉”“红树林的“生命独白”——一场跨越物种的对话”和“‘红树村’的选择——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题进行了课例展示。

   “生态文明教育”校本实践经验分享环节

  横琴颂琴小学校长杜文丽以“璀璨光·粤港澳同上一堂课”为题,详细介绍了该校“琴澳濠情”“湾区生态”等生态文明课程的探索实施情况。

  杜文丽提及,经过多年努力探索,生态文明课程为学校在学术成果、师生获奖、校园品牌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学课程和全体全面育人等方面带来了良好成效。

图片3.jpg

  澳门劳校中学副校长邵朝霞介绍了澳门劳校中学附属小学的环保教学计划,学校通过与澳门环境保护局合作开展环境教学计划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内容涵盖讲座、话剧、展板等,包括利用回收瓶盖进行绘画创作加强艺术教育、回收咖啡渣制作肥皂加强科学教育,以及通过二氧化碳增加与气温关系小实验启发小学生探讨人与地球和谐共生等。

  专家报告环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巧玲以“与年轻人同行:粤港澳生态文明教育品牌培育”为主题作专题报告,为区域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图片4.jpg

  主题沙龙环节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钟守权、《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任褚清源、澳门广大中学校长陈建邦、澳门菜农子弟学校校长王国英、横琴子期小学副校长关旻则以“生态文明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为主题进行沙龙交流,探讨湾区生态教育的未来方向。

图片5.jpg

图片6.jpg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教室主任姚轶洁在开幕式上提到,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省中小学积极行动,以生态文明教育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她衷心希望,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及课程教学中,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琴澳两地、在大湾区中小学校园扎根、在孩子心中绽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