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去做,大胆去闯!“横琴金融30条”释放金融创新力
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建设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意见》中多条金融创新举措支持合作区在投融资汇兑便利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政策春风的“加持”下,“放手去做,大胆去闯”已成为合作区金融机构的共识,一幅新的金融行业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
助力区域经济畅通,促进琴澳金融业态互通互联
张燕玲注意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机构依法合规探索发展国际商业保理业务,“此前商业保理公司只允许涉足国内保理,新政策将为促进合作区保理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保理不仅与信用证、保函一样,是国际贸易中通用的支付结算工具,还能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及贸易融资综合性的国际金融服务。
张燕玲表示,作为一种更为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融资工具,保理业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风控难、售后管理成本高、资金回流慢等问题,“成为解决区域经济畅通的抓手之一”。

合作区在“立足服务澳门、琴澳一体化”的战略定位下,和澳门联合探索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也可以为保理机构提供更广泛的国际业务拓展和收益增长机会,进一步促进澳门金融产业创新发展。
“随着《意见》的落地,我们相信,合作区的保理行业有望迈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为未来的粤澳合作、行业创新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张燕玲说。

昇萃(广东)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沈皓:
鼓励业务模式创新,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昇萃保理是在合作区成立伊始就挂牌成立的一家港资保理机构,以国际保理和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战略基石。“《意见》的出台意义非凡,这是商业保理机构首次出现在政策性文件当中,为结构性、制度化地推动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沈皓兴奋地说道。

在沈皓看来,“融资难”是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道路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合作区的营商环境趋同澳门、接轨国际,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汇聚于此,对国际保理业务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沈皓介绍,目前我国保理服务以国内保理为主,国际保理的保有量相对占比较小,市场空间巨大,而国际保理服务主体又以银行为主,无法全面覆盖到众多中小企业的需求。

面对国内保理市场供求不匹配、商业保理机构发展不成熟的情况,沈皓认为,《意见》为我国商业保理机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希望把商业保理延伸服务到银行无愿或无力顾及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银行相辅相成,激发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力量。”

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岳国才:
促进跨境金融流通,协助融资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
“《意见》是一场及时雨,帮助我们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跨境融资方面。”新金融政策的发布让岳国才振奋不已,他和团队首先关注到的,是《意见》中有关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的表述。
作为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多元化一直是横琴金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岳国才认为,《意见》指出允许合作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委托商业银行办理套期保值业务,将切实降低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融资租赁业务的汇率风险,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卡脖子”的难题。此外,《意见》所提及的“依法合规探索开展租赁资产转让业务”则为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了新的方向。

对境外企业而言,合作区毗邻澳门、连接香港、辐射珠西,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意见》明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与其下设特殊目标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将有助于引入澳门、香港等市场低成本资金支持飞机、船舶租赁等业务开展。”岳国才表示,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通过制度持续创新,合作区或将发展成为跨境飞机租赁的重要交易中心,进一步拓展融资租赁业务生态。
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