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 横琴:“三大工程”成效初显,冲刺全岛封关运行

来源:南方+ 时间:2024-02-18

  龙年新春,横琴“二线”通道车流如织。道闸一起一落之间,涌动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澎湃活力。

图片

  去年初,合作区定下全力实施“三大工程”的任务目标,即“特色产业牵引工程”“要素跨境流动工程”“民生深度融合工程”,全面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年过去,合作区靶向攻坚、聚力成势,推动重大政策顺利落地、“四新”产业集聚发展、澳门元素不断增加、攻坚项目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2023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2.53亿元,澳资企业总量达5952户,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增至1.14万人。2024年,合作区迎来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大考”之年,合作区将瞄准目标聚力攻坚,倾力谱就粤澳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精彩乐章。

图片

  产业聚,“四新”产业活力更强劲

  1月25日,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这个再度重启的品牌赛事,共赴17个国家和地区招募推介,吸纳海内外1359个科创项目报名,为横琴招揽了更多科技产业“精兵猛将”。合作区执行委员会主任李伟农表示,合作区正发挥以赛引商、引才作用,吸引更多优质资产、标杆项目落地。

  去年以来,合作区精准实施“特色产业牵引工程”,“四新”产业发展潜力活力更为强劲。据统计,2023年“四新”产业增加值为218.08亿元,同比增长2.4%。与此同时,合作区新增注册1520家“四新产业”企业,同比增长14.5%,正加快构建富有琴澳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企业健康发展是经济稳步增长的根本动力。当前,合作区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聂新平表示,随着合作区政策红利释放,赢得不少企业的青睐。截至去年底,合作区“四新”产业实有企业16385户,同比增长10.2%,小红书、隆基绿能、开心麻花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集聚效应日渐增强。

图片

  2024年,合作区将充分衔接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加快“四新”特色产业培育成势。当前,琴澳正携手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按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部署,合作区将加快建设澳门品牌工业园等项目,为澳门制造提供高标准空间载体。

  迎接“大考”,合作区将舞动发展“龙头”,力争在今年实现“四新”产业占GDP比重提升至55%,澳资企业达到8000家,澳资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要素通,全岛封关运行进入实施阶段

  横琴大桥桥头,川流不息的离岛车辆正按标识有序驶过“二线”通道。横琴岛上,多条“二线”通道测试有条不紊,为“分线管理”政策的落地做最后的准备。

图片

  “分线管理”落地后,横琴全岛将正式“封关运行”。其中,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借此,合作区将进一步推动要素跨境流动,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

图片

  过去一年,合作区成立了封关运行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策法律、基础设施、交通优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一线”“二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海关监管设施及配套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完善,“分线管理”配套财税政策、海关监管办法等政策顺利出台,为封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迈入2024年,合作区将高质量完成封关运行各项工作,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高标准实现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促进人员进出高度便利,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牵引,推动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

  聚焦跨境要素便捷流动,合作区将进一步便利澳门居民携带动植物入区,简化澳门单牌车入出合作区注册登记手续;配合人民银行建设资金电子围网系统,推动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和对外合作开放。

  民心融,提升趋同澳门的“同城化”体验

  “民生深度融合”首先在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实践。

  随着去年底该项目开售交房,不少澳门街坊成为“新横琴人”,即将开启跨境生活。在他们眼中,横琴新家园的吸引力正不断加强。伴随而来的,还有从澳门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物品免税放行,粤澳社保可一窗通办,就业创业可获专项扶持等各项便利,趋同澳门的“同城化”体验不断升级。

  连日来,不少澳门居民走进“澳门新街坊”配套的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实地了解办学环境。濠江中学校长兼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澳人子女学校)总校长尤端阳表示,由于报读幼儿园一年级的人数较多,学校已向澳门特区政府教青局申请增开一个班级。同时加快中学部的规划建设工作,校舍将于今年底开始打地基,预计2026/2027学年招生。

图片

  2024年,聚焦澳门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合作区将持续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大力增进琴澳民生福祉,实施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事业“三优化、三提升”行动,并将推动在合作区就业的澳门居民达到5000人、居住的澳门居民达到2万人,不断提升澳门居民岛内生活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迈入新阶段,合作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生活乐土的牵引力愈发强劲。迎接大考,合作区将紧扣合作区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持续发力,不断书写琴澳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一线”案例

  一把“药”匙打开琴澳中医药前往世界的大门 

  横琴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全力打造“一载体、一平台”,即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同时,推动“横琴生产+澳门监制”模式,让澳门品牌实现更具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图片

  来到澳门国泰药房,一款外包装印着葡国公鸡的药品格外显眼。这是首个“横琴生产、澳门监制”的澳门药品——马交牌千里追风油,由(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跨境委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全资子公司粤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已于去年9月在澳门面向公众销售。该示范项目为澳门产品通过合作区实现工业产能扩大提供了落地范例。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总经理杨晓辉介绍,除了为澳门药企打开发展新路径,产业园依托“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牵头协调广东省中医院5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至澳门镜湖医院使用,填补了境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使用的空白。

  此外,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已有6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批文,并开始在临床应用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园还有一把“药”匙打开琴澳中医药前往世界的大门。

  杨晓辉表示,依托澳门中葡平台优势,产业园以葡语系国家作为“以医带药”的切入口,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目前,产业园为包括澳门在内多家企业共11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成功,9款产品在巴西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麦得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前瞻性技术,分别获得大赛成长组一等奖和初创组潜力奖。如今,两家获奖企业的总部也落户在产业园中。

  过去一年,产业园敞开招商大门,新签约了联邦制药、丽珠中药、真健康、片仔癀中医药非遗体验馆、优眠医学中心、复美精准健康管理中心等重点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产业园注册企业198家(澳门企业65家),签约入驻企业89家(澳门企业35家),涉及中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领域。

  此外,园区正积极协同建设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片仔癀、东阿阿胶等达成合作意向,全力推进道地药材检测认证及世界传统药物交易中心、基层数智中医诊所等重点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