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区工作两年,我获得了不少新体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国基说,过往在工作完成后,他会稍停下来进行复盘。“现在我已经习惯了一边跑,一边思考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好。”
十字门隧道建成通车,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通道桥、澳门轻轨延伸线、珠机城际二期、金海公路大桥即将投用,推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多场景应用,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揭牌两年来,合作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智慧交通发展、绿美横琴建设方面也跑出了“加速度”,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加快形成。

为琴澳居民创造舒适宜居环境
记者:合作区揭牌两年来,城规建局各项工作取得了哪些亮点成效?
张国基:两年来,城规建局把精力放在城市建设上,进一步便利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居住。例如,我们发布了城市高清电子地图,推动澳门香港规划专业机构及人士在横琴合作区执业备案等。

在工程方面,我们成立了粤港澳工程争议国际调解中心,解决合作区内的工程争议问题。同时推动琴澳工程领域的发展,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局合作,举办塔式起重机操作员的培训课程。参加课程后,澳门学员可以直接拿到国家认证的执业资格证书。
在生态方面,我们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摸清横琴岛动植物家底,发现了许多一级二级国家保护动植物。同时,我们也修建了横琴首个古树公园,保护和恢复其生长环境,让更多市民亲近古树、爱护古树。

在交通方面,我们尝试引进一批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重点搭建平台帮助智能无人驾驶企业在合作区落地运营、测试技术。开拓合作区与不同城市之间的航线,提升水陆客运能力。

在生活方面,我们建立首个自主式垃圾分类示范点,让市民了解、参与垃圾分类。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我们还推动管道天然气覆盖十条自然村。
希望通过城规建局的各项工作职能,为琴澳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好环境。
推动合作区加速融入国家高铁网
记者:目前,合作区的对外互联互通成效如何?
张国基:合作区成立后,我们一直把横琴岛的对外连接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目前,新增已投入使用及即将投入使用的对外连接渠道共计5条,其中十字门隧道刚刚通车,而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的通道桥、澳门轻轨延伸线、珠机城际二期及金海公路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将大大便利人们出入合作区。尤其是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的通道桥,一方面可为澳门大学师生往来合作区提供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即使遇到台风导致莲花大桥封闭,居民也可以选择通道桥通关。

未来,在对外交通方面,我们正积极研究并推动多个连接通道建设。例如,位于合作区西北面的杧洲隧道已经在建设中,明年将取得阶段性进展。此外,我们现有基建布局下,研究探讨并规划多条连澳隧道、连澳码头等项目,并积极推动合作区加速融入国家高铁网,落实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对互联互通的要求。
加大对公共交通投入提高便捷性
记者:当前,如何通过公共交通的规划便利居民出行往来?
张国基:在公共交通方面,合作区目前有公交线路28条,其中跨区公交9条,高速公交3条、区内公交7条、勤学专线9条,营运车辆186台,每日运行790班次。其中,跨区公交线路覆盖香洲、吉大、拱北、斗门、金湾、坦洲等区域,区内公交覆盖长隆、金融岛、创新方、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等重点区域。接下来,城规建局还将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搭乘公交便捷程度。

另外,我们还开通了“通琴号”智慧通勤线路,为合作区驻岛办公企业员工、合作区和澳门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往来通勤服务。截至目前,“通琴号”已开通线路93条,每日运行198个班次,覆盖1140个站点,系统注册人数超过1.6万人,日均客流超过5000人次。
其中,境内线路79条,基本实现合作区重点区域到珠海各区、坦洲等区域全覆盖,单次通勤成本仅需3元,为合作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跨境通勤专线14条,覆盖氹仔、澳门半岛、澳大横琴校区、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区域站点,合作区成立以来跨境通勤专线已累计运送客流超过24万人次,为在合作区居住的澳门高校师生、跨境务工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往来通勤保障。
我们还制作了包括公交、跨境通勤车、无人驾驶汽车、出租车、网约车、城际轨道、自行车等各类交通搭乘方式的宣传视频,在横琴口岸内循环播放,为广大旅客提供换乘指引,方便旅客出行。
接下来,我们将以澳门新街坊、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加大涉澳交通服务,进一步满足琴澳往来需求。
打造“一个平台出行”的
智慧出行模式
记者:城规建局在发展智慧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布局?
张国基:目前,我局在积极推进智慧交通的相关工作,包括无人驾驶、智慧停车、智慧通勤等内容。根据不同业务版块,我们开发了通琴车、无人驾驶、城市自行车、横琴客运码头购票、琴易停、琴易充等系统。

下一步,我们希望将各平台系统打通,实现功能集成,打造“一个平台出行”的智慧出行模式,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在合作区开展口岸、商务、旅游等多场景应用。此外,还将继续引进国内技术先进的无人驾驶企业前往合作区开展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配合推动横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启动新一轮城市规划
为澳门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记者:城规建局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张国基:目前,城规建局启动了合作区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将全面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开展,预留一定空间配合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需求。
新规划里面,我们以片区产业主导功能为牵引,划分多个产业落地指引单元,促进产业形成规模,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同时,这次规划较之前新增工业用地约160公顷,新增高等教育和科研用地约125公顷,以支持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等“四新”产业发展。

实施“五大行动”打造绿美横琴
记者:合作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如何确保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建设宜居城市?
张国基:横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合作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我们城规建局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今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五大行动”。具体来看,城规建局一是开展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今年在大、小横琴山完成了造林853亩、封山育林300亩、新造林抚育2969.17亩,持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是开展绿美湿地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芒洲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启动开展二井湾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建立合作区第一支湿地保育志愿团队;三是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合作区共有9棵树龄在100-260年不等的古树被纳入古树名录,建成合作区第一个古树公园,留住绿美乡愁记忆;四是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成功举办了横琴首届自然周活动,并首次联动澳门市政署举办澳门绿化周和海角星岸生态展,吸引超2500名澳门居民参与;五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我们进行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记录到不少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进一步认识和保护它们。
此外,我们也加强了环境监测、企业环保检查和环境本底质量调查,进行大气、固体废物、水等污染防治,开展海域使用权审核及推进重大项目用海审批协调,全力打造宜居美丽的横琴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