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全国顶尖网球赛,为什么选择横琴?

来源:南方+App 发布日期:2025-11-07

  再过几天,十五运会网球赛事将在广东横琴开赛。

  驱车驶入横琴岛,沿途道旗猎猎,大型赛事装置点缀街头。不用走近场馆,就能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浓郁的氛围。

  不久前,十五运会官网正式公布网球项目赛程与参赛名单——郑钦文、王欣瑜、张之臻……这些闪耀国际网坛的名字赫然在列。11月9日至20日,这些国内网坛的顶尖力量,将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展开激烈角逐,为全国观众奉献一场场高水平的竞技盛宴。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城市与赛事的双向奔赴。当国内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选择横琴作为网球赛承办地,背后不仅是对其硬件实力的认可,更是对横琴城市品牌、区域潜力与文体活力的高度肯定。

  那么,这场全国顶尖的网球赛为什么选择了横琴?

  PART 01  国际网球版图中的“横琴坐标”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十五运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而网球项目则落地横琴,于11月9日至20日火热开打。

  对于横琴而言,这并非偶然。早在2015年,WTA超级精英赛便在这里拉开帷幕,此后十年间,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共承办了上千场各级别的网球赛事,逐渐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网球地标。

  这里,是郑钦文、朱琳、王欣瑜、张之臻、商竣程、特日格乐等中国网球新生代力量崛起的见证地。

  2023年10月,彼时还在冲击奥运梦想的郑钦文站在横琴的赛场上,对着镜头坚定地说:“希望第一个获得奥运单打奖牌的中国网球球员”。284天后,她做到了,在巴黎奥运会上为中国网球书写历史。

  这里,曾吸引来穆雷、西西帕斯等国际巨星在此竞技,老牌名将李娜、格拉芙等不仅以全球形象大使的身份进行赛事推广,更通过开展网球课堂、指导青少年选手等方式,在横琴播下网球运动的种子,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深厚的网球活力。

  “横琴这片场地,见证了中国网球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华发体育竞赛处工作人员孔德超感慨道。

  顶级赛事,为横琴注入了国际化、年轻化与高端化的城市基因。而十五运会的落地,不仅将吸引全国目光,更让众多中国球员有机会站上专业级赛场,体验硬地球速、火热氛围与顶级保障,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再添助力。

  更重要的是,这场赛事,将再次擦亮横琴“活力岛”的城市名片。本次横琴承办十五运会网球赛事,将创下多项突破。例如:赛事持续11天,创下全运会网球项目史上最长赛程纪录;参赛规模最大,参赛选手涵盖郑钦文、王欣瑜、张之臻等国内顶尖选手;现场观众或创新高,11月15、16日及决赛日门票已基本售罄,预计观赛人数将刷新纪录。

  体育,正成为横琴与世界对话的新语言。

  PART 02  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

  一场大赛,不仅考验场馆与赛事组织能力,更考验城市综合服务与治理水平。而横琴,显然做了充分准备。

  为迎接十五运会网球赛事,横琴国际网球中心自去年起便启动全面升级改造,涵盖体育工艺、场馆信息化、竞赛器材与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文化体育处代理处长黎义表示,场馆竞赛场地全面翻新,所有设施均达到了国内顶级赛事标准。

  合作区同步对场馆周边市政道路进行整治提升,确保观众“来得顺、看得爽、走得畅”。除此以外,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已完成场馆配套停车场建设。目前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合理可提供约600个车位,合作区将投用2000人的保障团队为赛事保驾护航。

  走在横琴的大街小巷,赛事氛围已然拉满。横琴大桥、环岛北路、港澳大道等主干道上,网球与公路自行车赛事主题道旗映入眼帘;横琴口岸、横琴码头、横琴“二线”深井通道、生态泽园等人流密集场所,十五运会主题装置与萌态可掬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早已就位,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拍摄的热门背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横琴正以科技创新、政策突破赋能赛事服务。21辆自动驾驶环卫设备投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实时调度,确保赛事期间环境整洁、运转高效;横琴口岸旅检大厅及随车人员验放厅“合作查验自助通道”更推出“智能通关”模式,实现“免证刷脸通行”,大幅提升跨境观众的观赛体验。

  在十五运会即将到来之际,一场赛事,正在成为横琴提升城市功能、完善服务配套、优化国际形象的重要契机。这里有世界级的场馆、有专业的赛事组织、有热情的观众、更有日益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横琴,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未来,我们将继续引进ATP挑战赛、WTA巡回赛等国际职业赛事,同时拓展场馆功能,使其成为能承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甚至国际拉丁舞赛、演唱会等多种活动的综合性场馆。”网球竞委会综合协调处副处长、华发体育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品德表示。

  PART 03  网球如何重塑横琴气质?

  一场顶级赛事,带来的不只是短期的关注,更是城市气质的长期塑造。

  在横琴,网球已不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每逢周末,总能看到不少年轻人携友带眷,来到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挥拍竞技。青年张津豪便是其中一员。“自从开始学网球后,最高频率时每周至少去横琴网球中心打1-2次球。以前打球场地很松,现在越来越火,经常订不到。”他笑着说,“这也说明,横琴的网球氛围真的起来了。”

  这背后,是合作区多年来在体育基础设施与全民健身氛围上的持续投入。体育设施星罗棋布,网球教育深入校园,体教融合不断深化。2022年,横琴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应运而生,为本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备专业潜力的网球小将。

  “刚成立时,我们选材范围只有几百人,很多孩子还是零基础。”横琴青少年网球队总教练孙维佳回忆,“现在选材面扩大到数千人,有基础的孩子比例明显提高,不少队员已具备在市级比赛夺冠的实力,部分队员更曾在省级乃至全国级别的赛场上跻身三甲。”

  网球,正从一项“小众运动”逐渐走向“大众时尚”。它不仅丰富了横琴居民的文体生活,更成为连接琴澳两地、推动社会融合的重要纽带。

  从十年磨一剑的赛事积淀,到城市配套与服务的全面升级;从“打球的人多了”到“看球的人来了”;从一场赛事,到一座城市的品牌跃升——横琴,正以网球为媒,向全国、向世界展示它的活力、开放与潜力。

  十五运会网球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是横琴城市品牌的一次高光时刻,更是琴澳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体融合的生动注脚。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冯方丹表示,合作区将以赛事为契机,加快体育公园二期改造、规划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持续引入国际赛事。

  当网球飞驰而过,横琴的名字,也将随之传向更远的地方。

相关附件: